行業動態
首頁 > 行業動態
換個角度審視鋼貿業轉型發展
作者:管理員 時間:2012-02-08
信貸緊縮的大背景下,中國數十萬家鋼貿商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為提升業績,在鋼市行情大好的時候,不少銀行曾大規模放貸給鋼貿商,而當市場行情急轉直下且流動性收縮之時,銀行出現的信貸危機亦將矛頭指向了鋼貿行業,公平與否不言自明”,針對市場傳言鋼貿老板跑路一說,不少鋼貿商憤憤地說。
鋼貿業內專家呼吁,在鋼鐵業遭遇寒流之際,應對鋼貿行業多一些包容和理解,鋼貿業是鋼鐵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蓄水池”功能不可小視,鋼貿行業的轉型發展需要政府和銀行監管部門的共同支持。
銀行應與鋼貿業風險共擔
信貸緊縮、鋼材價格持續低迷,有關鋼貿商資金鏈緊張的傳聞再起。事實上,中國鋼貿行業內大小貿易商加起來有數十萬家,資金實力和經營能力也都良莠不齊,部分貿易商出現資金鏈緊張也不足為奇。
但值得關注的是,“銀行業作為鋼貿業的合作伙伴,不應該把本應共同面對的市場風險單方面推給鋼貿企業”。多家鋼貿企業老板表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銀行企業與鋼貿企業的合作應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在與鋼貿企業有緊密合作的銀行企業,業務量和經營收益都有較大規模的增長,包括:對公業務,如企業存款、貸款;針對鋼貿企業主、從業人員的對私業務,如高端理財產品、信用卡業務等等。但是,一旦面臨金融風險,個別銀行簡單地抽資、減貸、斷貸、停貸,中止授信合作,而不是和鋼貿企業共商對策,甄別市場風險,提供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把本應由銀、企共同面對的經營風險簡單地推給鋼貿企業,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此外,個別銀行貸前評估、審查流于形式,貸后疏于服務、監督,有的還收取不合理的費用,事實上增加了鋼貿企業的風險及負擔。因此,鋼貿行業內的大企業與一些不誠信合作、經營能力差、市場風險弱的個別銀行已逐漸取消合作關系,并醞釀建立優質金融合作伙伴長期合作計劃。
鋼貿 “蓄水池”功能不可小視
鋼貿行業是鋼鐵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鋼鐵產業鏈的運行過程中發揮著承上啟下、銷售服務、運輸配送、資金配置的巨大作用。
上海一大型鋼貿企業高層表示,在整個鋼鐵產業鏈中,鋼貿行業處在鋼廠和終端的中間,其在世界各國發揮的作用有很大的差異。“日韓模式中,鋼廠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是通過株式會社往外銷售的,美國模式則以鋼廠的直銷為主。而中國模式則是依靠眾多鋼材現貨市場及貿易商”,他說。
事實上,鋼鐵貿易行業在我國鋼鐵流通產業鏈上占重要地位,在流通中它所發揮的“蓄水池”功能更是其他行業所無法替代的。“鋼貿企業對于上游的鋼廠與下游的鋼材用戶來說不可或缺。在鋼材分流中,鋼貿企業起到了渠道開辟、融資墊資、加工配送、拓展市場的作用。不論鋼廠如何加大直供直銷,最終還是不可能不依靠鋼貿商的分流渠道,不能沒有鋼貿商這一巨大的"蓄水池",”上述高層說。
該人士還進一步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下游企業紛紛減少鋼材采購量時,正是貿易商用提高庫存量的方式,保證了鋼廠生產的連續性,而以直供為主的鋼鐵企業由于缺少鋼鐵貿易企業的緩沖,銷售和生產大受影響。同樣,當內需迅速恢復,鋼廠一時無法滿足汽車、家電等行業對鋼材的需求時,又是由于有了鋼鐵貿易商的資源再分配,才使矛盾得以化解。而且,有了鋼貿商,推動了鋼廠產品市場化。鋼貿商根據下游用戶需要提供的“量體裁衣”式深加工服務,還彌補了鋼廠大生產造成的規格品種上的不足。
從鋼鐵產業鏈看鋼貿業轉型
盡管因資源和環境的制約,國家宏觀經濟的變化,鋼鐵行業本身面臨調整,但是鋼鐵貿易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現代生產型服務產業卻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值得關注的是,鋼貿行業目前已經擺脫了一買一賣的傳統經營模式,而更趨向于多元化經營,甚至向鐵礦石、鋼廠等上游產業擴展,或者向下游加工、建筑等產業鏈延伸。
欣喜的是,政府部門包括銀行監管部門,都對鋼貿企業的轉型發展給予較大的關注和支持,近來實施的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舉措(鋼貿業中部分企業涉及運輸業務)及銀行監管部門未下發新的針對鋼貿行業的風險提示。同時,鋼貿業自身也在謀求新的發展路徑,如:集約化經營,將貿易業務與倉儲業務適當分離后歸類集中;行業內成立基金互助組織,提高自有資金配置能力;具備實力的大型企業謀求上市發展,尋求市場化的資金來源;參股商業銀行;成立行業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
“鋼貿行業的轉型發展,應該從宏觀經濟變化、鋼鐵產業鏈布局的高度著眼,從生產型服務業的定位,給予鋼貿業轉型發展應有的市場空間及資源配置,提升鋼貿業服務能級,從而提升整個鋼鐵產業鏈的發展空間,”鋼鐵業內專家表示。